关于印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授课质量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学院(系、所)、相关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授课质量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经2015年11月17日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年1月19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授课质量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课程学习是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为科学合理评价研究生课程授课质量,引导授课团队积极投身研究生授课工作,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原则
坚持质量导向,落实校院两级责任,定性与定量结合,发展与提升兼顾的原则。
二、评价范围
我校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三、评价办法
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价按学年进行,针对课程的整体授课质量,不针对授课教师个人。课程授课质量综合评价包括研究生评价、学院评价和学校评价三个方面,其权重分别为50%、40%、10%。
1.研究生评价
研究生评价侧重于授课教师的授课态度和教学效果,重点从授课教师的责任心,授课内容的前沿性、系统性、层次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组织,作业(实验、读书报告等)批改,课程过程考核,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评价。研究生评价指标见附件1。
研究生评价采用网络评教的方式。研究生评教可采取回避制,由教师提出回避评教的研究生名单,学院(系、所)审核。
2.学院评价
学院(系、所)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授课质量综合评价实施细则,开展监督评价工作。学院评价包括:授课团队建设情况,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授课内容的前沿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作业、实验及读书报告批改质量,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资源建设情况等。评价指标(参考模板)见附件2。
3.学校评价
学校成立校研究生教育督导组,负责学校评价。重点检查教师授课资格,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授课准备情况,授课质量,教学纪律等。评价指标见附件3。
四、评价结果的认定及使用
1. 学院(系、所)于每年9月份将上一学年度本单位开设课程的研究生评价和学院评价结果报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负责汇总研究生评价、学院评价及学校评价结果;校研究生教育督导组负责抽样检查,对综合评价的可信度做出检验并提出改进意见,向学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监督管理相关部门报告并公布。
2. 课程授课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排名每学年认定一次,在学院(系、所)纳入评价范围前15%的课程为优秀,纳入学校研究生教育绩效津贴奖励范围。
在评价中连续两年排名后5%的课程,学院(系、所)须采取更换课程授课教师等多种措施,尽快提高课程的授课质量。
3. 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量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职级晋升及优秀评选的基本工作量计算范围。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附件:1. 研究生理论课(实验课)授课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生评价用)
2. 学院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模板)
3. 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理论课授课质量评价指标
(研究生评价用)
1.教师是否存在无故调课及迟到早退现象[10分]
A 从来没有(10分)
B 累计不超过三次(9-7分)
C 累计四次以上(6-0分)
2.课程授课准备方面[10分]
A 准备充分,课程设计合理,逻辑清晰(10-8分)
B 有准备,课程设计较为合理,逻辑较为清晰(7-4分)
C 准备不充分,课程设计不合理,逻辑混乱(3-0分)
3.课程授课内容方面[10分]
A 基础理论扎实,同时能够全面反映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及最新科技成果(10-8分)
B 基础理论较为扎实,同时能够反映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及最新科技成果(7-4分)
C 基础理论不扎实,授课内容陈旧(3-0分)
4.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方面[10分]
A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互动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0-8分)
B 能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有互动,效果一般(7-4分)
C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生毫无学习兴趣(3-0分)
5.课程在能力培养方面[15分]
A 对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独立研究能力有很大帮助(15-11分)
B 对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独立研究能力有一些帮助(10-6分)
C 对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独立研究能力帮助很小或没有帮助(5-0)
6.作业布置与批改方面[10分]
A 作业、实验报告、读书报告等布置适当,批改认真,及时返回并予讲解(10-8分)
B 有作业,部分批改,能返回,能予讲解(7-4分)
C 没有作业或作业流于形式,教师不能完成作业批改和批改结果反馈(3-0分)
7.课后辅导情况[5分]
A 有教师联系方式,课外有问题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辅导(5-4分)
B 有教师联系方式,有问题能够得到辅导,但不及时、不到位(3-2分)
C 课外无法和任课老师取得联系,有问题得不到有效辅导(2-0分)
8.课程考核方面[5分]
A 平时考核形式多样,成绩公正透明(5-4分)
B 平时考核形式单一(3-2分)
C 平时考核流于形式或无平时考核(2-0分)
9.课程开放性内容设置与创新能力培养[10分]
A 课程设置开放性内容,注重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0-7分)
B 课程开放性内容一般,能体现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6-3分)
C 课程没有设置开放性内容,忽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
10. 总体评价(你是否愿意向学弟、学妹推荐学习本课程?)[15分]
A 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拓宽了视野(强烈推荐)(15-11分)
B 基本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选择地推荐)(10-6分)
C 本门课程学习收获甚微(不推荐)(5-0分)
附件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实验课授课质量评价指标
(研究生评价用)
1.教师是否经常调课、由他人代为授课以及存在迟到早退现象[10分]
A 从来没有(10分)
B 累计不超过两次(9-8分)
C 累计三次以上(7-0分)
2.实验设计方面[20分]
A 研究生参与实验设计,并能够对自己所做的实验设计进行验证(20-15分)
B 研究生对实验设计提出建议,教师会对研究生的建议给予反馈(14-6分)
C 研究生不参与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完全参照教材或讲义完成(5-0分)
3.布置实验报告方面[15分]
A 布置实验报告,批阅认真,批阅结果返回及时(15-11分)
B 能够布置实验报告,批阅较为认真,批阅结果返回较为及时(10-6分)
C 不布置实验报告或实验报告流于形式,批阅不认真,或不返回批阅结果(5-0分)
4.在实验准备方面[10分]
A 实验准备充分(10-8分)
B 实验有准备,但有所欠缺(7-4分)
C 实验准备不充分,无法顺利开展实验(3-0分)
5.在实验过程中[15分]
A 教师全程关注,随时答疑(15-11分)
B 教师在实验室内等待答疑(10-6分)
C 教师擅离岗位(5-0分)
6.在学生实验数据采集及记录方面[20分]
A 严格要求实验数据采集和实验过程记录(20-15分)
B 实验数据采集或实验记录要求不够严谨,有所欠缺(14-6分)
C 实验数据采集或实验记录流于形式,无人监督(5-0分)
7.总体评价[10分]
A 本课程对提升研究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会强烈推荐学弟、学妹修读本课程(10-8分)
B 本课程对提升研究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帮助,会有选择地推荐学弟、学妹修读本课程(7-4分)
C 本课程对提升研究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帮助,不建议学弟、学妹修读本课程(3-0分)
8.你对于本课程的教师(授课团队)(本题不计入总分)
A 满意
B 基本满意,但没有什么深刻印象
C 不满意
附件2
学院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模板)
指标 |
内涵 |
分值 |
授课团队建设(10%) |
拥有一支人员结构合理、授课水平高的授课团队 |
10 |
拥有授课团队,但结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 |
5 |
|
没有授课团队 |
0 |
|
教学大纲(15%) |
全面执行 |
15 |
部分执行 |
10 |
|
没有执行 |
0 |
|
教学内容(25%) |
课程内容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要求,能全面反映本学科领域前沿及最新科技成果 |
25 |
课程内容基本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学科领域前沿及最新科技成果 |
15 |
|
课程内容不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要求,不能反映本学科领域前沿及最新科技成果 |
0 |
|
教学方法(10%) |
充分考虑本学科特色,擅于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途径有机结合的授课方式 |
10 |
能够考虑本学科特色,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途径有机结合的授课方式 |
5 |
|
忽视学科的特色,忽视授课内容的不同,授课方式单一 |
0 |
|
课外作业(10%) |
有作业安排并能及时检查、讲评 |
10 |
有作业但没有及时检查、讲评 |
5 |
|
没有课外作业 |
0 |
|
课程考核方式(10%) |
根据研究生课程类型和授课方式采取多阶段、多形式组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 |
10 |
没有根据研究生课程类型和授课方式采取多阶段、多形式组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
5 |
|
课程资源建设(10%) |
能通过网络及时上传并更新课程资源 |
10 |
能更新 |
5 |
|
无更新 |
0 |
|
成绩录入(10%) |
考试结束后2周内录入 |
10 |
考试结束后3周内录入 |
5 |
|
考试结束后3周后未录入 |
0 |
附件3
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 |
内涵 |
分值 |
教学计划执行情况(20%) |
课程大纲中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述明确,课程教学按照大纲执行 |
20 |
课程大纲中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述明确,但课程教学未按大纲执行 |
10 |
|
课程大纲中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述不明确 |
5 |
|
授课准备情况(20%) |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有教材、讲义 |
20 |
教学课件制作一般 |
10 |
|
教学课件质量差,无教材、讲义 |
5 |
|
教学效果(20%) |
讲授语言准确,课堂气氛好,与学生互动多 |
20 |
讲授语言准确,课堂气氛平淡,与学生互动少 |
10 |
|
讲授语言模糊不清,课堂气氛差,与学生无互动 |
5 |
|
调、停课次数(20%) |
无 |
20 |
3次及以下 |
10 |
|
4次及以上 |
0 |
|
教学纪律(20%) |
教学纪律良好 |
20 |
无教学事故 |
10 |
|
一般教学事故 |
0 |
注:学校评价指标可根据教学检查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旦出现严重教学事故,学校评价部分即以零分计。